close

大陸作家章貽和的新作《伶人往事》講民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唱戲的伶人,是本專寫給不看戲的人看的書,那文字剔透、靈動的不得了,讀後對傳統戲曲正念想著,朋友就相招看新編崑劇《孟姜女》,想也不想便答應了。為的只是章貽和說:我嘆服伶人的高超和聰穎——居然能用形式感、程式性極強的歌詠、表情、身姿和手勢,道出人類靈魂中的一切深淺不同的歡樂、憂愁、憤恨、哀傷、痛苦和惆悵來。


戲未開場就已滿座,自白先勇成功將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青春還魂、古典重生、票房拉出紅盤後,崑曲對年輕族群不再是上個世紀的舊玩意。前後左右環視一遍,年輕人不少。

孟姜女是個老掉牙的愛情故事,根據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的考證,故事的原型出自《左傳.襄公廿九年》(註一)。故事非常簡單,而不夠灑狗血,經過後代不斷的加工才有今日最通俗流傳的版本,孟姜女哭倒秦長城。光是孟姜女丈夫的名字我就聽過萬喜良、范杞良兩個版本。


◎光看劇照,其實對劇情充滿期待。

這次開演的新編崑曲《孟姜女》由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演出,旦角朱民玲、小生趙揚強主演,編劇為世新大學教授曾永義。全劇共分為「查拿逃犯」、「花園訂盟」、「婚禮生變」、「邊苦閨寂」、「滴血驚豔」、「弔祭哭城」六折,以秦始皇焚書坑儒、強拉壯丁/讀書人至邊塞修築長城為故事背景,藉此帶出萬喜良與孟姜女亂世鴛鴦生死纏綿、至此不渝的愛情故事。

戲一開鑼就毫無驚喜,尤其上半場長達八十分鐘,到了中間就像身上長蟲似的,快要坐不住,秦始皇的暴政像長在嘴巴似的,令人無法入戲,也無法感同身受,只覺得為何故事主角萬喜良像個腐儒,逃離秦吏緝捕還得帶著聖賢書,最好是秦時已有紙張,可以讓你把書繫在腰上帶著跑。

就算是秦朝的科學太空梭般飛也似的發展,已經劃時代的有紙張好了,各位小時都有背書包上學的經驗,幾本書已經有幾公斤重,怎麼跑啊?我問你。更何況故事為了要強調秦皇贏政的暴虐,提及焚書坑儒這段歷史,一說起這段歷史,故事的鋪陳令我百般的難受,人家秦始皇坑殺的又不全是儒生,死的最多的還是那些議論秦始皇的方士,好啦,就算是故事全按照你意來個大改編好了,故事的邏輯也要通才行,見過逃命的人還要帶儒家的經典史籍嗎?沒的重死你又跑不快,那些被秦吏逮捕的讀書人活該在沒鍛鍊身體,跑輸理應帶著竹簡到處跑的萬喜良。

快跟我一樣受不了的不只我一人,我的好友觀戲途中笑個不停。我倆心領神會的一望,為我倆的觀劇經驗開啟新的里程碑。

當孟姜女和萬喜良在後花園初會那一幕,千嬌百媚的孟姜女說出她是孟子的後代時,我有種讓我使了吧的感覺,嗚呼,不是叫孟姜女就姓孟好嗎?孟姜女是姜家大女兒的意思。(註二)好吧,也許是民間的版本把孟姜女的姓氏改成孟氏,可是不要把孟子隨便拉來,真的很勉強耶。



◎特意只找孟姜女的獨照,若放有丫環的照片,會讓我想起西廂記裡的紅娘。

後來,兩人的情感發展速度連光速都趕不上,孟姜女已經打算把終生託付給不過是見了不到一小時的萬喜良,兩人還約定婚後要跑到「桃花武陵源」(註三)隱居,聽到這裡我差點沒跳起來,現在是流行時光交錯嗎?最扯的是,兩人婚禮上的甜蜜歌詠,孟姜女喜孜孜唱到自己覓得佳婿,萬喜良就如同乘龍快婿、「東床坦腹」(註四),嗚嗚嗚,王羲之你快從墳墓爬起來啦,說乘龍快婿還有譜,雖說《太平廣記》是宋朝時所編著,但乘龍快婿的故事至少是春秋時代秦穆公時的事情;以秦人之口唱出「東床坦腹」我真的無法接受啦,差太多了吧,更何況雖然後人以東床快婿形容覓得佳婿,可是以萬喜良連逃難都要帶著重的要死、理論上鐵定搬不動的儒家典籍,這種性格哪裡和蔑視禮教、我行我素、言行瀟灑不羈的王羲之相同咧,那些行為舉止合乎禮教的落選王家子弟還比較像故事中的萬喜良,用「東床坦腹」來形容萬喜良其實並不妥貼。

這些還算不上什麼大缺點,看戲像我這樣豈不找罪受?所以當我看到婚禮上有椅子時,我的眼睛自動將椅子(註五)刪除,當作沒這回事。這齣戲我覺得比較薄弱的是劇情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。我和朋友皆以為既是新編一定會賦予符合時代意義的新想法,看完後,不覺得和小時所看到的孟姜女故事有何不同。

朋友評到:這齣戲的主題不清,到底是要控訴秦始皇的暴政,還是要將亂世小兒女的愛情故事?深有同感、深有同感。

若要講亂世兒女的愛情故事,那麼兩人的感情培養不夠,今晚撞進後花園,海誓山盟講情話的時間比羅蜜歐與茱麗葉說的還少,怎地兩人就立馬海誓山盟,非君不嫁、非妳不娶了呢?隔天就辦起喜事,婚禮上萬喜良被秦吏抓走後,兩人就悲痛的要死要活。這樣到了下半場的「滴血驚豔」、「弔祭哭城」兩折戲只覺得前面力道不足,使得這裡的悲痛不過是做戲罷了。

要說贏政暴虐,說來說去不過是一句又一句的暴君、民不聊生,說服力不夠。

沉悶的上半場戲意外的卻在下半場有了戲劇性的轉變,因為下半場太好笑了,除了病死長城的萬喜良在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後現身,那扮像像極了霹靂布袋戲的戲偶,不過說真格的,小生的鬼戲真不賴,那腳步真像鬼,會飄,衣角在行進間不動的。

後來,孟姜女滴血認夫的骨頭那段,我都快崩潰了。萬喜良死後棄屍萬人塚,此劇特地安排了一個義兄,起關鍵性的作用,例如萬喜良送來邊疆後照顧他,孟姜女尋夫時,由他告知萬喜良的下落,但是,劇中安排萬喜良死前由義兄照顧,萬喜良掛掉時,義兄在場,照理說以劇中秦吏網開一面讓他照顧萬喜良,那麼萬喜良就不該棄屍萬人塚內,這倒顯得義兄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,若懾於其他秦吏的脅迫,不得不將萬喜良丟在萬人塚,常理講,不該牢記棄屍地點嗎?怎會讓孟姜女尋了上來在一堆不知是誰的死人骨頭滴血認親,拜託,有一萬人耶,要滴到何時?(此劇中只滴了三人,孟姜女快去買樂透啦。)

等秦始皇上場後,又是此劇一大高潮,好個色老頭。


◎劇中的秦始皇為了穿著的孝服的孟姜女大為傾倒,甘心成了繞指柔。

當劇中秦始皇的心中OS對戴孝的孟姜女大為憐惜,進而想將之帶回宮中時,我的心中卻在此時浮現曾寫過的一篇文章
《開新聞局玩笑的羅曼史—淫蕩小牡丹》中的對話:大人不行,不行,小女子甫逢新寡……,唉。我在想什麼啊?

如果劇中要宣揚的是他的好色,這裡倒很成功,問題是又安排秦吏說暴虐的秦皇為了嬌滴滴的孟姜女甘心受她擺佈,建萬喜良廟,還要在長城祭萬喜良。「弔祭哭城」這折看得難受萬分,因為全然搞不清楚秦始皇、孟姜女、萬喜良到底要做什麼,除了男女主角一人一連疊聲的暴君暴君,還不知他兩還會說什麼。唉。最後,長城倒了,孟姜女跳了進去,全劇終,我鬆了口氣。

劇不突出,但演員的表演挺出色,唱工也好,特愛旦角的扮像與身段,尤其是萬里尋夫到邊疆時,因風沙大作以身段、水袖和跪步等表現尋夫的堅決,那段表演非常精彩。說到底,戲還是得看角兒。


註一:參見羅吉甫《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演變》

註二:參見龔鵬程的《秦始皇與孟姜女》

註三:見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,高中國文課本有教,大學學測、指考必考題。

註四:出自《晉書.卷八○.王羲之列傳》
王羲之字逸少,司徒導之從子也。……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,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。門生歸,謂鑒曰:「王氏諸少並佳,然聞信至,咸自矜持。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,獨若不聞。」鑒曰:「正此佳婿邪!」訪之,乃羲之也,遂以女妻之。

註五:椅子胡玩意,東漢時胡人傳入中國。秦人只有席地而坐的份兒。因此孟姜女的父母只能把腳盤起來有規矩的坐,而不是眼見戲臺上明擺著明朝才會發展出來的明式官椅。

朋友聽完我一陣囉唆,回道:崑曲是明朝之後才發展起來。
也對,何必跟崑曲較真呢?看戲唄。

新編崑曲孟姜女Blo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ica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